缓解能源供需矛盾:通过提高电力能源利用率,有效降低冷库运行能耗,能够有力缓解经济发展、大规模冷库建设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,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助力生态环境保护:降低烟尘、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,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。
提升居住生活品质:加强冷库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优化,不仅能保障冷库运行,还能间接改善周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革新照明系统设计:冷库照明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安全、科学、合理的原则,从节能与环保角度出发,综合考虑冷库空间面积、库内温度等因素。冷库内照明区域应集中在作业区,在确保操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,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,减少不必要的光照时间,降低仓库热量积聚和电能消耗。同时,选用有效、低耗、耐压的照明设备,减少灯具更换频率。LED 照明系统凭借其节能环保、光照均匀、低温环境下发光效率稳定、供电效率等显著优势,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光源,也代表了未来冷库照明系统的发展方向。
强化设备维护保养:相关数据显示,当蒸发器盘管附着 0.1 毫米厚的油膜时,为维持设定温度,蒸发温度需降低 2.5℃,能耗增加 10% 以上;冷凝器水管内壁结垢达 1.5 毫米时,冷凝温度会升高 2.8℃,耗电量增加 9.7%;制冷系统中混入不凝性气体,其分压力达到 0.196mpa 时,能耗将增加约 18%。由此可见,定期对制冷系统进行加油润滑、水垢清除和不凝性气体排放,对于保障热交换效率、降低能耗至关重要。
智能管理蒸发器:一般情况下,冷库蒸发温度每提高 1℃,可实现 2% - 2.5% 的节能效果。因此,在满足货物制冷工艺要求的前提下,可通过合理调节供液量,适当提升蒸发温度。霜层的导热性能远低于金属管道,当霜层厚度超过 11 毫米时,其传热效率下降 30% 以上。在库内外温差 10℃、库温 - 18℃的工况下,管排式蒸发器运行一个月后,其传热系数 k 值约降至初始值的 70% 。工业冷风机结霜严重时,不仅会降低传热效率,还会增加空气流动阻力,甚至导致风机无法正常排风。所以,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蒸发器进行化霜处理。在中小型冷库制冷系统中,为避免电加热除霜能耗过高,通常不采用该方式;而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为简化管路,可选用电加热除霜,但需根据霜层融化所需热量合理配置电加热功率。
错峰利用电价政策:在不影响冷藏货物品质的前提下,冷库可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运行,减少白天制冷机组工作时长,避开用电紧张时期。目前,我国主要省份实施的分时电价制度中,峰谷电价时段比例达到 3 - 4∶1。通过配置蓄冷设备或优化开机时间,提升低谷电利用率,能够显著降低运行成本。
巧用昼夜温差特性:我国地域辽阔,众多地区昼夜温差显著。海洋性气候地区昼夜温差通常在 6 - 10℃,大陆性气候地区可达 10 - 15℃。夜间环境温度较低,可依据货物储藏特性,适当延长夜间制冷机组运行时间。此时较低的冷凝温度有助于提升制冷效率,实现节能降耗。